站内搜索:
国家统计局:1-8月酒类价格下降2.0%
  深圳,一位酒商无奈地盯着仓库里的库存。几年前,这些酒曾经是他手中最值钱的资产,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卖出去要亏,不卖出去就压着资金。”他说。类似的困境,正在全国各地的酒商中上演。

  从白酒到进口葡萄酒,曾经价格坚挺的明星产品如今纷纷跌落神坛。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酒类价格已连续数月走低,市场不振导致部分酒商亏本甩货无疑是重要的原因。

  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8月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2%;1—8月累计同比下降2.0%。

  在流通领域,酒类产品价格下跌已成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知名品牌均受到波及。作为行业“风向标”的飞天茅台尤为典型。这款官方指导价1499元/瓶的白酒,曾在市场上被炒至3500元以上,自去年起价格逐步回落,目前已跌破2000元,较峰值缩水逾四成。

  一向最为坚挺的飞天茅台尚且如此,其他品牌更显艰难。当前,多个中国知名白酒与葡萄酒品牌均出现价格倒挂。

  去年起,伴随平行进口货源的大量涌入,奔富在中国最畅销的Bin 407便出现跨境电商售价远低于官方旗舰店的情况,这一趋势至今仍在延续。在京东商城及沃尔玛跨境网店,Bin 407售价仅607.9元/瓶,而奔富官方旗舰店定价则为880元/瓶。

  另一款畅销进口葡萄酒大单品“云雾之湾长相思”倒挂现象更为明显。在母公司酩悦轩尼诗的线上旗舰店,该酒定价为337元/瓶;而在天猫国际小酒馆,平行货售价仅184元/瓶。两年前,云雾之湾的官方货与平行货价差尚在50—70元之间,但近两年电商价格持续下探。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酒水价格走低、大品牌的乱价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消费不振,导致经销商频繁以低价甩货。此外,消费者日益成熟也导致一些高加价产品没有市场。

  深圳市葡萄酒协会会长、葡萄酒跨境电商经营者武运平表示:“大环境不好,消费疲软,货越来越难卖。酒商为了回笼资金,不惜亏本抛货。如今电商上很多低价产品,其实都是变现行为。”

  他举例称:“以拉图嘉利为例,进货价要220元,但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只要185元,明显是赔本出货。但消费者只看价格,自然买便宜的,久而久之,正常利润的同款更难销售,形成恶性循环。”

  曾在多家上市酒企及进口商担任高管的沈义则认为,价格下行不仅与需求萎缩相关,也与中国葡萄酒消费的成熟度提升密切相关。

  “过去很多消费者对葡萄酒了解不深,信息不对称让经销商有较高的加价空间,30元的酒卖100多元并不罕见。”沈义说,“如今葡萄酒品类被逐渐去魅,消费者更理性,加价率自然下降。”

  他举例称:“一位温州企业家朋友,常喝一款当地售价百元以上的葡萄酒。后来去法国旅游时发现同款产品在当地售价仅几欧元,便自行进口,成本不过30-40元人民币。类似情况迫使一些长期依赖高毛利的葡萄酒降价,这种倒逼效应正在中国各地出现。”


本文内容来自悦聊酒VinoJoyNews,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


葡萄酒信息网 www.win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