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0月13-15日为期3天的论坛活动中,我们在银色高地文化中心迎接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学员们。虽然背景各异,但所有人都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对可持续理念的认同和对生物动力法的兴趣。于是大家走到了一起,共同聆听来自世界级大师们的课程分享。
作为中国第一家生物动力法酒庄,我们不仅热爱葡萄酒,我们也爱艺术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亲近自然和沉浸式交流是我们想要为本次活动创造的氛围。也许论坛不必是认真严肃的,可以是生动活力、能够激发人的灵感和天性的。
我们在课程之外,精心准备了欢迎酒会及表演、生物动力法艺术展、植物拓印、酒标创作和美妙的茶歇等,让大家能够放松下来,享受这三天的学习旅程。
只有感受到乐趣,内心才会被唤醒。

13日一早生物动力论坛和文化中心的开幕式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联合会主席王紫云先生的一段精彩发言开始启发大家思考:宇宙和地球的关系,地球和和生命的关系,这一切的“造化”背后,什么又是规律。
在随后的课程中,由德米特国际创始主席托马斯·鲁缇先生首先开讲,为大家带来《如何走进生物动力法之门》课程。入门首先要破除误解,托马斯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长达45年的试验田报告——DOK实验。三块不同方式耕作(生物动力、有机、常规农业)的田地对比实验数据为大家展现三者在投入和产量、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差异。用实践数据证明了生物动力法的有效性。
接下来的时间里,世界级生物动力制剂专家拉尔夫和安娜为大家解密了最神秘的生物动力制剂和堆肥的部分。如果说有机种植规定了不能使用化学用品和制剂,那么生物动力法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如果不用那些,那要用什么的问题。牛角、水晶、鹿膀胱、洋甘菊、缬草花......这些听起来很神秘的材料和制剂制作在课堂上变得不再陌生。相信学员们的一致感受都是这些不是什么神秘学,而是在课堂上就可以懂得的一些原理。
印尼生物动力协会秘书长,生物动力日历专家伊塔·玛丽亚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生物动力法日历的入门课程。课程上她详细介绍了印尼本土日历和生物动力法日历如何相对应、相结合进行运用。这或许为我们中国本土的日历、节气与国际生物动力日历的结合提供了一个方向,也为生物动力本土化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能性。
法国著名生物动力葡萄酒专家让·米歇尔·佛洛琳在线上和大家分享了《生物动力葡萄园入门》课程,深受现场葡萄酒同行们的喜爱,不断有学员们感叹:终于找到感觉了。
此外,银色高地庄主高源也为大家展现了作为中国第一家生物动力法酒庄8年来在可持续、有机和生物动力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心路历程。
来自德米特中国协会创始人沈立,关于“中国生物动力的历程、现状与展望”的分享使得正常活动圆满又充满希望。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虽然很难想象,但生物动力从日历、哲学基础、实践等多个方面都与中国古代的农耕智慧有着高度相似之处。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中国人能够一起加入、共同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实操部分
15号的一整天安排都是生物动力制作和堆肥制作的实操,大家一大早来到酒庄,参观了银色高地之后便开始跟随各位大师们进行学习制作。亲手摸到牛角甚至是牛粪的感觉、在花园中感受这里的阳光、脚下的泥土、空气和微风,专注于当下的制作本身就是极其治愈的,何况还有随时可以咨询的专家和志同道合的好伙伴在身边呢。
用这种天然的材料就能做出令土壤得以修复和增加活力的东西,制作过程也是对心理能量的修复。不得不说,人天生就是属于自然的。

宁夏华昊酒庄 程潜
贺兰山东麓生物动力法践行者
对我们酒庄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行业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这次我们共派出6人参加论坛,是所有参会团队人数最多的酒庄之一,可以说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这场论坛像指示牌,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酒庄未来的方向:那是一条扎根土地、循着自然节律的有机之路,而德米特生物动力法,正是铺就这条路的核心。
生物动力法不是简单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生物动力法讲究的是“顺势而为”,比如用天然草药制剂替代化学农药,用堆肥唤醒土壤活力,让葡萄树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扎根、结果。
今年7月份,华昊也正式启动了德米特生物动力法认证程序。牧草养牛,牛肥养地,地长葡萄,葡萄酿酒,酿酒的副产品再回到生态里。没有浪费,只有循环,就像大自然本来的样子。
美国UC Davis博士 Eric Patterson
从事土壤科学、葡萄酒文化研究
我认为这次活动办得非常出色,而且非常有趣。主题种类丰富,并且在概念学习和实践学习之间很好地进行了结合。
对于我的研究来说,这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有可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如何适应一个更加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农业未来,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以及由工2业化学品和水使用等人为因素引发的问题。从文化角度来看,最有趣的事情是看到中国文化和哲学与生物动力种植过程的融合。其中融入了阴阳学说和道家思想。从政府政策角度来看,生物动力葡萄栽培直接与中国生态文明政策相吻合。我也将就此在我的研究中进行阐述。
夏木酒庄 张湃
实践自然农法13年
我没想到生物动力在全国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了,这是我特别想要看到的。就像十几年前的我打算做自然农法一样,一直孤寂的一个人行走。因为哪怕是求助专业院校也没有能够支撑的理论体系,能让我有信心走下去。
但是这次活动让我看到在全球发展的带动下,中国各个农业产业不管是葡萄酒、花卉、还是养殖,都有人开始思考人类未来生存的环境。大家都有意识来引进和坚持做可持续。从自己小的事业主体开始逐渐做影响力、做代表性,然后把跟自然的友好相处的方式能够传播下去。
这次论坛我感触更多的是实操带给我对生物动力法的深入了解,让我们能够切实将理论和现实连接起来。让我们深入浅出地去了解生物动力发的所有的因缘和真正的体验。这种实操教学的传播方式其实现在最难得的,我们中国的农业教育其实一直是大家受教的过程,很少有突破性和体验性。这让我回想起来,我在美国纳帕葡萄酒学院去学习的时候,我就当时感触特别深,那边的实操已经进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但这次活动的实操让我真实感知得到只要努力,哪怕只是一点一滴都可以有所改变。
贺兰山魔法书院 娜娜
专注于儿童和成人教育和文化活动
感触最深的是无论是生物动力农法还是教育两者都是对“土壤”的“改良”和“深耕”,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孕育完整的个体。
托马斯主席的授课让我了解到践行生物动力农法首先需要的是觉知,觉知是践行生物动力农法的基础,尊重是践行的路径,最终达到共同成长。这些正是靛蓝纪营地教育一直都在做的——在营地教育里老师们通过细微的观察、耐心的感受将尊重、规律、共同成长以“觉知”实践让教育转化为可感知、可真实触摸的具象化的教学场景。
生物动力农法与靛蓝纪营地教育,看似领域不同,却在核心追求上有高度共鸣:都是以“觉知”为桥梁,无论是植物还是孩子,两者的本质都是自我、自然、生命的关系。

10月13日是生物动力论坛开幕的日子,同时也是文化中心揭牌成立,正式对外开放的好日子。位于银川市中心的这一小方天地,日后会承载更多文化艺术和葡萄酒相结合的活动。自然、美好、可持续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是这里永恒的主旋律。
银色高地酒庄生物动力法艺术展
正在展出ing...
欢迎大家前去观展,免费开放预约参观。
未来还会有更多有趣的活动
最后!
银色高地所有的幕后小伙伴们~
大家辛苦啦!
因为有你们!
本文内容来自银色高地酒庄,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