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葡萄酒行业分析报告—2025年葡萄酒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分析

葡萄酒行业定义

  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是单糖酿造酒。按成品颜色,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具有保护心脑血管、养颜护肤、防治癌症、抑菌杀菌、增进食欲、消除疲劳、止血利尿的功效。

  该饮料的主要原料是葡萄和白糖,制造方法是将葡萄和白糖依次放入玻璃罐中,放置阴凉通风处密封保存即可。葡萄酒喝多之后容易升高血压,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少量食用。

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

1. 市场总量承压,消费信心处于缓慢修复期

  当前,中国葡萄酒市场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受前几年疫情影响导致的社交消费场景萎缩,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消费信心不足,葡萄酒的总体消费量尚未恢复至历史高位。与白酒和啤酒相比,葡萄酒作为非刚性需求饮品,在市场波动中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尽管近期随着社会活动恢复正常,市场有止跌回稳的迹象,但消费者在选购时变得更加理性、谨慎,追求高性价比,整体市场仍在低位徘徊,等待一个强劲的复苏动能。

2. 进口酒与国产酒竞争白热化,格局错综复杂

  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的竞争是市场的主旋律,但目前呈现一种“双弱”下的激烈博弈态势。一方面,进口酒(尤其是法国、智利等主流产国)凭借其深厚的品牌底蕴和消费者认知,依然占据着中高端市场的重要份额。但另一方面,零散的进口商体系和繁多的品牌导致市场碎片化严重,缺乏强势的领头羊。与此同时,国产葡萄酒头部企业(如张裕、长城)正通过聚焦核心产区、提升品质来巩固市场,并在“国潮”风向下赢得部分消费者的回归。当前格局是,两者都在一个收缩的市场中争夺存量客户,竞争异常激烈。

3. 国产酒聚焦“品质突围”与“产区名片”打造

  面对困境,国产葡萄酒行业正痛定思痛,将发展重心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品质和特色。宁夏、新疆、山东蓬莱等精品产区已经成为国产酒高质量发展的旗帜。这些产区的酒庄不再盲目模仿国际风格,而是潜心研究本土风土,致力于酿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品葡萄酒,并频频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认可。“宁夏贺兰山东麓”作为产区品牌的知名度与日俱增。这种“埋头种好葡萄、酿好酒”的务实态度,是国产酒在未来竞争中实现价值回归的根本希望。

4. 消费结构转变,“量价齐升”时代转向“理性细分”时代

  过去的“公务消费”和“礼品消费”泡沫已被挤掉,如今的葡萄酒消费结构更加健康,但也更加复杂。个人饮用和日常佐餐的消费比例稳步提升。这导致市场上出现明显的分化:高端消费者更看重品牌故事和卓越品质;而大众消费者则极度关注性价比。同时,起泡酒、桃红葡萄酒等细分品类因其轻松易饮的风格,保持了相对不错的增长势头。整个市场从过去粗放式的“量价齐升”,进入了需要精耕细作、捕捉细分需求的“理性时代”。

5. 渠道剧烈变革,传统与现代模式艰难融合

  葡萄酒的销售渠道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烟酒店和团购渠道影响力减弱,而即饮渠道(餐厅、酒吧)在疫情后正在复苏但速度缓慢。相反,数字化渠道的作用空前突出。直播电商、社交平台、社群营销等成为品牌触达新生代消费者的主阵地。这种转变迫使酒企必须重新构建其渠道策略,在稳住传统盘面的同时,积极拥抱线上,并解决线上线下的价格冲突问题。渠道的碎片化和多元化,是所有酒企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中国葡萄酒行业正处在一个“破旧立新”的阵痛期。市场总量收缩与内部结构优化并存,进口酒与国产酒的竞争格局在动态重塑。短期内挑战巨大,但行业也正在挤出泡沫,回归品质与消费的本质,为下一轮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

  2020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649.51亿元,2024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483.98亿元,同比增长-7.54%。2020-2025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图表:2020-2025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

1.png

数据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葡萄酒行业发展前景

1. 消费升级与观念转变奠定长期增长基础

  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长期前景与国内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紧密相连。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正从“喝白酒”向“品葡萄酒”转变。葡萄酒所代表的健康、优雅、时尚的生活方式,日益受到中产阶级、年轻一代和都市白领的青睐。这种消费观念的升级,为葡萄酒从社交饮酒向日常佐餐、品质生活饮用场景渗透提供了广阔空间。尽管短期内受经济波动影响,但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这构成了行业长远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 国产葡萄酒的品质崛起与“国潮”机遇

  过去,国产葡萄酒在与进口酒的竞争中常处于劣势。但近年来,这一局面正在扭转。以宁夏、新疆、山东等为代表的精品产区,通过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酿酒理念,出产了众多在国际上斩获大奖的高品质葡萄酒。国产酒的“风土”故事和独特风格正逐渐被市场和消费者认知。同时,搭乘“国潮”东风,本土品牌更善于运用文化营销和数字化渠道,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国产葡萄酒在性价比、渠道下沉和品牌亲和力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未来有望夺回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内外兼修”的增长。

3. 产业现代化与数字化转型是关键路径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离不开从源头到终端的现代化升级。在种植端,越来越多的酒庄开始推行更精细化的葡萄园管理,注重风土表达,从源头上提升品质。在生产端,酿酒技术不断精进,同时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在销售端,数字化转型尤为关键。通过直播电商、社交媒体营销、会员体系运营等方式,品牌可以直接触达消费者,讲好品牌故事,并基于数据反馈灵活调整市场策略。这种全链路的升级将极大提升行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4. 市场多元化与细分场景创造新增长点

  未来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不再是单一化的竞争。消费者的口味日益挑剔和多元化,这将催生更多细分市场机遇。例如,起泡酒、桃红葡萄酒因其轻松易饮的特性,在年轻女性和休闲聚会场景中增长迅速。无醇/低醇葡萄酒满足了健康控酒的需求。此外,与中餐的搭配、电商平台的小瓶装、定制化礼盒等,都在创造新的消费场景。能够精准洞察并满足这些细分需求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蓝海。

5. 面临的挑战与破局之道

  尽管前景光明,但行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进口葡萄酒数量庞大、品牌众多,在消费者心智中仍占据重要地位,竞争压力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教育仍不充分,许多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尚浅。此外,葡萄种植成本高、前期投入大,也制约着部分企业的发展。破局的关键在于:持续投入消费者教育,培养健康的葡萄酒文化;产区与企业需协同发力,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品牌和产品;并利用好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深耕渠道,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中国葡萄酒行业正处在一个“提质、增效、创品牌”的关键转型期。道路虽曲折,但前景可期。在消费升级、国货崛起和产业现代化的多重驱动下,一个更健康、更成熟、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在孕育成型。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深入分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2031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6.98%-3.32%,2031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389.47亿元,同比增长3.32%。2025-2031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如下:

图表:2025-2031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2.png

数据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内容来自智研瞻,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


葡萄酒信息网 www.win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