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15日,银色高地×德米特生物动力农业论坛暨首届中国国际生物动力葡萄酒产业论坛活动在宁夏银色高地酒庄圆满举办,论坛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动力法权威专家、酿酒师、农法实践者、生态学者及行业先锋齐聚一堂。作为中国首家获得德米特认证的生物动力法酒庄,银色高地以其开放的姿态分享、展示了生物动力法的神秘魅力。

第一届中国国际生物动力葡萄酒行业论坛
一堂内容丰富的生物动力法大课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联合会主席王紫云致辞
10月13日一早,生物动力论坛和文化中心的开幕式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联合会主席王紫云先生的一段精彩发言开始启发大家思考:宇宙和地球的关系,地球和和生命的关系,这一切的“造化”背后,什么又是规律。

德米特国际创始主席托马斯·鲁缇
论坛由德米特国际创始主席托马斯·鲁缇先生率先开讲,他为大家带来《如何走进生物动力法之门》课程,系统阐述了生物动力法的核心原则与实践路径。入门往往要先破除误解,托马斯分享了一个长达45年的试验田报告——DOK实验。通过对比三块不同方式耕作(生物动力、有机、常规农业)的田地实验结果,展现三者在投入和产量、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差异,以严谨科学的数据证明生物动力法的有效性。

世界级生物动力制剂专家拉尔夫和安娜分享生物动力制剂与堆肥
随后,世界级生物动力制剂专家拉尔夫和安娜为大家解密了神秘的生物动力制剂和堆肥的部分。有机种植往往规定了不可使用的化学用品和制剂,生物动力法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更多元、更“魔法”的解决方案。牛角、水晶、鹿膀胱、洋甘菊、缬草花......这些听起来很神秘的材料和制剂制作在课堂上变得不再陌生。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有万物相生相克的概念,而生物动力法的试剂使用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印尼生物动力协会秘书长,生物动力日历专家伊塔·玛丽亚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生物动力法日历的入门课程
印尼生物动力协会秘书长,生物动力日历专家伊塔·玛丽亚则带来了关于生物动力法日历的入门课程。她详细介绍了印尼本土日历和生物动力法日历如何相对应、相结合进行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物动力法的中国实践在参照国际生物动力日历的同时,也需要结合中国本土的日历、节气去探索规律,让生物动力本土化照进现实。
法国著名生物动力葡萄酒专家让·米歇尔·佛洛琳则在线上和大家分享了《生物动力葡萄园入门》课程,深受现场葡萄酒同行们的喜爱,近年来,生物动力法在国际葡萄酒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消费者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葡萄园种植理念,生物动力法对葡萄酒行业的变革早已拉开序幕。

庄主高源分享了“银色高地的德米特之路”
作为中国首家获得德米特认证的生物动力法酒庄,银色高地酒庄庄主高源在会上分享了“银色高地的德米特之路”。她以酒庄的8年来真实发展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葡萄酒人在生物动力法领域的探索与宝贵经验,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德米特中国协会创始人沈立,关于“中国生物动力的历程、现状与展望”的分享使得这场论坛活动圆满又充满希望。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论坛现场
为期3天的论坛活动中,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多位国际权威专家亲临授课,其中包括中国首位在意大利基安蒂经典产区拥有并亲力酿造葡萄酒的女性庄主阿雅,以及世界启动剂制作领域的顶级专家、德国资深德米特农场主、国际生物动力咨询师与培训师拉尔夫与安娜夫妇等。
理论与实践结合,贺兰山下与自然共舞
10月15日,学员们来到位于贺兰金山产区的银色高地酒庄,在参观酒庄后便开始跟随各位大师们进行生物动力制作和堆肥制作的实操。在十月贺兰山下清凉的微风和纯净的空气中,亲手触摸牛角,调配各种各样的试剂,用天然的材料做出令土地得以修复和增加活力的东西,制作过程也是对心理能量的修复。

生物动力制作和堆肥制作的实操
作为中国第一家生物动力法酒庄,银色高地酒庄在为期三天的论坛活动中营造出了亲近自然和沉浸式交流氛围,引导大家不仅热爱葡萄酒,更热爱艺术和一切美好的事物。课程之外,酒庄精心准备了欢迎酒会及表演、生物动力法艺术展、植物拓印、酒标创作和美妙的茶歇等,让大家能够放松下来,享受这三天的学习旅程。庄主高源认为,论坛不必是认真严肃的,可以是生动活力、能够激发人的灵感和天性的。

试剂制作所用的牛角
银色高地文化中心正式揭牌,唐徕渠旁的小院今非昔比
10月13日是生物动力论坛开幕的日子,同时也是银色高地文化中心揭牌成立,正式对外开放的好日子。位于银川市中心的这一小方天地,日后会承载更多文化艺术和葡萄酒相结合的活动。自然、美好、可持续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是这里永恒的主旋律。

银色高地文化中心揭牌仪式
2001年,老庄主高林先生在银川唐徕渠旁银丰村包下土地,盖起几间小屋,种上几行葡萄,这也是银色高地酒庄的旧址,2007年,银色高地酒庄第一个年份在这里诞生。之后,银色高地酒庄在贺兰金山建立新酒庄,老酒庄主体则被重新塑造成一个现代化、互动性强的葡萄酒文化中心。文化中心设计流程由上海同济大学操刀,同时有法国设计师Philippe Mazier以及意大利设计公司ZAG参与和协助。
毫无疑问,银色高地葡萄酒文化中心正式开放,不仅为银色高地酒庄增添了文化传播与体验的新平台,更将成为展现宁夏贺兰山东麓风土,回溯宁夏葡萄酒历史发展的重要窗口。
与会者之声:生物动力迎来更多同路人
本次论坛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学员们。虽背景各异,但所有人都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对可持续理念的认同和对生物动力法的兴趣,共同聆听来自世界级大师们的课程分享,他们在参会期间和会后也积极分享与会感受。一传十、十传百,生物动力法的普及也迎来了更多新的布道人。

贺兰山东麓生物动力法践行者、宁夏华昊酒庄庄主 程潜
对我们酒庄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行业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这次我们共派出6人参加论坛,是所有参会团队人数最多的酒庄之一,可以说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这场论坛像指示牌,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酒庄未来的方向:那是一条扎根土地、循着自然节律的有机之路,而德米特生物动力法,正是铺就这条路的核心。生物动力法不是简单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生物动力法讲究的是“顺势而为”,比如用天然草药制剂替代化学农药,用堆肥唤醒土壤活力,让葡萄树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扎根、结果。
今年7月份,华昊也正式启动了德米特生物动力法认证程序。牧草养牛,牛肥养地,地长葡萄,葡萄酿酒,酿酒的副产品再回到生态里。没有浪费,只有循环,就像大自然本来的样子。

美国UC Davis博士(土壤科学、葡萄酒文化研究) Eric Patterson
I thought the event was really well done and very interesting. There was a good variety of topics and a great mixture between conceptual learning and practical learning.
我认为这次活动办得非常出色,而且非常有趣。主题种类丰富,并且在概念学习和实践学习之间很好地进行了结合。
For my research, it will have a lot of influence.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understand how China is adapting to a more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future. And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and man-made issues with things like industrial chemicals and water use. From a cultural standpoint,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was seeing the infus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philosophy with the biodynamic process.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yin and yang and Doaist thought. From a government policy standpoint, biodynamic viticulture directly aligns with China’s policy. Which I will also write about in my research.
对于我的研究来说,这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有可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如何适应一个更加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农业未来,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以及由工2业化学品和水使用等人为因素引发的问题。从文化角度来看,最有趣的事情是看到中国文化和哲学与生物动力种植过程的融合。其中融入了阴阳学说和道家思想。从政府政策角度来看,生物动力葡萄栽培直接与中国生态文明政策相吻合。我也将就此在我的研究中进行阐述。

实践自然农法13年 夏木酒庄庄主 张湃
我没想到生物动力在全国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了,这是我特别想要看到的。就像十几年前的我打算做自然农法一样,一直孤寂的一个人行走。因为哪怕是求助专业院校也没有能够支撑的理论体系,能让我有信心走下去。
但是这次活动让我看到在全球发展的带动下,中国各个农业产业不管是葡萄酒、花卉、还是养殖,都有人开始思考人类未来生存的环境。大家都有意识来引进和坚持做可持续。从自己小的事业主体开始逐渐做影响力、做代表性,然后把跟自然的友好相处的方式能够传播下去。
这次论坛我感触更多的是实操带给我对生物动力法的深入了解,让我们能够切实将理论和现实连接起来。让我们深入浅出地去了解生物动力发的所有的因缘和真正的体验。这种实操教学的传播方式其实现在最难得的,我们中国的农业教育其实一直是大家受教的过程,很少有突破性和体验性。这让我回想起来,我在美国纳帕葡萄酒学院去学习的时候,我就当时感触特别深,那边的实操已经进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但这次活动的实操让我真实感知得到只要努力,哪怕只是一点一滴都可以有所改变。

专注于儿童和成人教育和文化活动 贺兰山魔法书院 娜娜
感触最深的是无论是生物动力农法还是教育两者都是对“土壤”的“改良”和“深耕”,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孕育完整的个体。
托马斯主席的授课让我了解到践行生物动力农法首先需要的是觉知,觉知是践行生物动力农法的基础,尊重是践行的路径,最终达到共同成长。这些正是靛蓝纪营地教育一直都在做的——在营地教育里老师们通过细微的观察、耐心的感受将尊重、规律、共同成长以“觉知”实践让教育转化为可感知、可真实触摸的具象化的教学场景。
生物动力农法与靛蓝纪营地教育,看似领域不同,却在核心追求上有高度共鸣:都是以“觉知”为桥梁,无论是植物还是孩子,两者的本质都是自我、自然、生命的关系。
本文素材、图片来自银色高地酒庄,中葡网整理发布。